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4篇
  21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免耕减产、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试验通过设置免耕和传统垄作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013年到2016年连续4年大豆玉米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推广及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条件下0-7.5 cm、7.5-15 cm、15-22.5 cm、22.5-30 cm土壤养分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垄作处理,且耕作对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耕作对土壤容重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各层土壤容重高于垄作处理,免耕处理15-22.5 cm与22.5-30 cm土层之间容重差异不显著,而垄作处理各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与垄作相比,2013年和2015年免耕大豆增产率分别为16.37%和25.33%,2014年和2016年免耕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0.88%和9.50%。大豆玉米轮作免耕较垄作平均节约成本640元/hm2,平均增收2220元/hm2。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主产区的水稻鞘腐病发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从2007-2016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鞘腐病的病情指数及气象因子进行定点调查、定期监测,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的气象因子进行研究。通径分析的结果明确了8月份平均温度是对水稻鞘腐病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为8月份平均降雨量与9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鞘腐病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高产玉米育种研究所2011年利用合选19(冬96×丹340)×合选18[(3081×合344)×Mo17回交2次]育成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玉米新杂交种合玉23(3年累计推广13.56万hm2。增产商品玉米22.12万t,增加经济效益4.42亿元)。为了保证种植户取得高产稳产及高产优质种子生产,对合玉23栽培及制种技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小黑龙缓控生态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因子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节本效果。结果表明:小黑龙缓控生态肥处理产量为9 343.52 kg/hm2,比对照增产4.1%,直接增加经济效益967.46元/hm2,节约成本275.25元/hm2。  相似文献   
5.
白浆土心土间隔改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机械作业改良白浆土新途径,在原有改土原理"上翻20 cm,下混30~40 cm"的农艺参数下,自主设计了将白浆土"上翻20 cm,下混30~40 cm,同时间隔62 cm不混拌"的新农艺参数及配套机械,即所谓的心土间隔混拌。应用该犁在白浆土上作业,2 a后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显示,20~60 cm混拌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两地提高分别为2.25%~1.43%和3.70%~2.48%;硬度降低,幅度为300~1300 kPa;改善土壤三相比和容重,固相降低幅度为4.71%~2.63%,液相增加幅度为2.19%~1.67%,气相增加幅度为2.52%~0.96%,容重下降幅度为0.12~0.07 g cm-3;提高心土土壤速效养分和全量养分、pH和有机质含量。连续2a调查作物产量,种植大豆第1 a、第2 a改土区分别比对照区增产4.8%和4.9%;种植玉米增产20.4%和21.3%。研究结果可为低产土壤改良及作物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通报》2015,(5):1127-1132
试验采用小区定位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隔年轮作免耕条件下,0%、30%、60%、100%四种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以期从土壤酶学角度确定免耕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脲酶(6.3%~43.5%)、酸性磷酸酶(4.9%~22.2%)、蔗糖酶(3.1%~34.6%)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7.3%~56.0%),且对表层(0~10 cm)土壤的酶活性影响较大;酶活性的增幅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各种酶活性至60%秸秆还田量时达到较高值,影响顺序为60%处理100%处理30%处理0%处理;另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频发,为了明确大豆苗期低温胁迫对籽粒产量是否有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在大豆V1 期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6℃,10℃和25℃(对照),处理48 h 后测定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然后将幼苗转移到盆栽盆中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大豆品种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的形态及生理指标降低幅度要低于低温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48’。苗期低温胁迫未显著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低温敏感型大豆‘黑农48’的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研究得出结论为苗期大豆低温胁迫不利于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显著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大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型肥料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利用大田区域联合试验的方法,通过将新型复合肥与常规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新型复合肥的施用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处理较常规对照在佳木斯增产4.08%,在哈尔滨减产7.49%,且差异显著,在二九一农场减产5.18%。由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下降引起减产,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导致增产。在成熟期,施用新型复合肥使佳木斯的干物质增加5.15%,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干物质分别下降4.95%和3.89%。与常规对照相比,复合肥处理使佳木斯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4.08%,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7.49%和5.18%。表明,该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30份主栽水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在孕穗期设置17℃冷水灌溉处理(20d),以常规栽培管理为对照,分析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水胁迫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并根据相对结实率将试材耐冷性分为1、3、5、7和9级,以7和9级最多,1级最少,分别占总材料的30%和10%。在冷水处理下,全部材料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剑叶叶基角、剑叶和倒2叶与倒3叶披垂度均下降,但高效叶面积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冷水处理的相对结实率与收获指数(r=0.96**)、产量(r=0.91**)、粒叶比(r=0.84**)和干物质积累量(r=0.48**)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群体生长率(r=0.44*)、净同化率(r=0.44*)和干物质积累比例(r=0.43*)的CRI显著正相关。综上,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冷水胁迫下耐冷性极强品种(系)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和收获指数对冷水反应迟钝,这是耐冷性极强品种(系)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形态特征和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寒地水稻生产应加强调控,使水稻叶龄进程与当地农时季节高度吻合。介绍了佳木斯地区水稻大棚扣膜期、浸种催芽期、秧田播种期、泡田整地期、移栽期、晾田控蘖壮根期、稻瘟病防治期、齐穗期、安全成熟期、收获期的计划农时标准,并对寒地水稻种植气温与日期变化的关系及部分栽培活动界限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